圖為1944年波蘭 民間火燄兵, ''華沙起義'' 期間共有200名義勇火燄兵,把積壓民間怒火化為烈燄,
color by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
1944年7月1日,法國諾曼第城市 Carentan,美國醫療兵找到一頭受傷法國犬,並即時替牠進行急救。
地球所有生命皆平等,人道行為不分物種。就算是戰場,當戰鬥停止,傷員都沒有區分,一律要施救,任何人心智正常都會這樣做。
二戰歐美盟軍大多有信仰,愛心顯然比無神論者為佳。
1940年7月31日,邱翁到英倫 Durham,近 Hartlepool ,一處海岸防衛單位,手持 Thompson 衝鋒槍( Tommy gun ),眼神凌厲,叫大獨裁者放馬過來。
在最黑暗時刻 ''The Darkest Hour'',我國偉人邱吉爾這樣說:
''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, we shall fight on the landing grounds, we shall fight in the fields and in the streets, we shall fight in the hills;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! ''
不列顛,不投降,不妥協,We shall fight in the streets,最終贏得最後勝利!
color by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ecinci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瘋狂如希特拉,也不會開動納粹宣傳機器 ,公然製作宣傳品,揚言以狙擊手射殺異見份子。因為他知道,這些見不得光污穢工作,可由陰險的秘密警察 ''蓋世太保'' 代勞,且能殺人不見血。
以狙擊手對付手無寸鐵人民,當然是懦夫行為,不過卻輕而易舉,且勝券在握,正迎合變態心理。
只可惜在實戰中,沒有狙撃手是必勝,因為你的敵人也有武器,更有可能是比你更強狙撃手。
圖為1944年6月15日法國諾曼第,一名被盟軍擊斃德軍狙擊手,倒卧地上,由一位美軍憲兵看管。背後可見一挻完全被毀 MG42 及少量彈藥。
若要人不知,除非己莫為。
Photograph taken by US Signal Corpsman Bowen.
Colour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Jcolorization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incolor/?tn-str=k*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4年8月25日,法國第2裝甲師開入巴黎。巴黎人民紛紛揮舞法國國旗,為重獲自由而歡騰,亦為自由民主法國感到驕傲和自豪。
巴黎淪陷期間,相信沒有真正法國人,會為失去自由而感到高興。更不會每年揮舞納粹黨旗,向大獨裁者道謝,兼且大肆慶祝,吃喝玩樂一番那麼愚昧不堪。
Photo source - https://abagond.wordpress.com/…/the-liberation-of-paris-wh…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5年2月24日 法國 Bouchy,美國第20裝甲師人員,正忙於拆開貨箱,清點所有配件,然後像砌模型一樣,安裝在背後剛運到全新 M4 坦克上。
Colour by PIECE of JAKE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HistoryisallaboutColour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圖為一戰明信片,顯示德軍於1916年,在法國北部村莊 Neuve-Chapelle 前線,設立非一般監聽站。
相信圖中漏斗是當年最先進竊聽器材,但要將它帶進無人區,既可不被敵人發現,又能全身而退,才是世紀之迷。
Original: Drakegoodman’s Collection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圖為引發一戰波塞族裔青年 Gavrilo Princip。
1914年6月28日,19歲革命組織成員 Princip ,在波黑首都 薩拉熱窩,行刺 奥國大公 Franz Ferdinand 及其妻子,因而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。
Princip 被判20年徒刑,後因患上肺結核,於1918年4月28日在監獄死去。
戰敗國卧薪嘗膽,二戰只是一戰延續,亦由一個人的野心而起。
歷史不斷重演,遠東一位年輕人也引發了 ''第三次世界大戰'',能不同意否。
color by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ecinci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4年6月26日,英帥蒙哥馬利發動 ''Operation Epsom'',清除英軍在諾曼第向東擴張主要障礙,直取法國北部城市 Caen,
''Operation Epsom'' 由英國第15蘇格蘭步兵師,第44及46步兵旅作先鋒,另配合其他英國部隊作戰。不過行動遭到德軍猛烈抵抗,在1944年6月30日被迫結束 。英軍傷亡接近 5,000,坦克損失150架。德軍則有超過3,000人傷亡,126部坦克被毀。
雖然 ''Operation Epsom'' 未竟全功,德軍仍然佔據 Caen ,但防守實力已大大削弱,難以復原,這對盟軍日後在 ''諾曼第戰役'' 有莫大幫助。
圖為1944年6月28日 諾曼第,''Operation Epsom'' 期間,英國皇家第8蘇格蘭步兵營步兵,在英國皇家第7坦克團,第31坦克旅,一輛英製 Churchill 坦克掩護下,向前推進。
© IWM B 6124
Stewart (Maj)
No. 5 Army Film and Photo Section, Army Film and Photographic Unit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ColouriseHistory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兒時喜歡砌軍事模型,特別鐘意德軍系列。因為無論戰車或士兵,總有另類獨特品味。
以士兵為例,無論國防軍或黨衛軍,制服似禮服多些,尤以那長筒靴,實戰中似乎累墜了些,但非常型格。
長大後認識德國時裝飾物名牌 Hugo Boss,產品價錢貴到爆炸,買不起。
這品牌於 1924年 由 Hugo Boss 創立,自1930年代納綷冒起,公司開始替 ''希特拉青年團'' 及 ''納綷黨衛軍'' 設計制服,令營業額大幅提高。
戰後 Hugo Boss 轉營男士西裝,到1988年投入大眾市場,產品變多樣化,發展至今。
衣冠楚楚,渾身名牌,不一定會做好事。忽然想起一句成語「衣冠禽獸」。
武裝部隊制服一樣,當穿在身上,你就是部隊代表。不論制服美醜,也要穿得整齊得體,注意儀容,實戰時除外。
大家有沒有留意到,當軍人被敵人處決前,一般都會整理一下身上制服,扣上衣領鈕扣,盡量令自己死得有尊嚴。
一個職業軍人,若想得到別人尊重,首先要尊重自己,尊重自己套制服。尤其在公眾場合,請整齊一點。
當然,若無惡不作如 SS,無論制服怎麼漂亮整齊,也都不過一樣是 「衣冠禽獸」,衣領企理不企理,沒相干。
圖為一戰德軍 MG08 機槍隊。右面地上膠喉及鐵桶,是機槍水冷系統一部份。
因為德軍缺乏 MG34 ,所以 MG08 於二戰期間,仍是德國步兵常規武器,一直沿用至1945年大戰結束。
© O. Azavedo.
Colour by Luc Heinrich from Strasbourg (Elsass)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1incolour/?tn-str=k*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4年6月6日 D-DAY,盟軍反攻歐洲,登陸法國諾曼第。經連番苦戰,各國部隊終成功建立灘頭陣地,但 ''諾曼第戰役'' 才剛開始。
諾曼第灘頭後是片平坦田野,沒有任何掩體。田與田之間以樹叢籬笆作分隔,形狀像棋盤。而田間道路狹窄,且四通八達。
德軍看準這防守優勢,將部隊分拆打游擊戰,包括機槍小隊及反坦克小隊等,在步兵掩護下伏擊,打完就走。加上高地德軍大砲及後排迫撃砲支援,盟軍士兵在田野推進,有如遊走於十八層地獄,九死一生。
盟軍步兵吃盡苦頭,但坦克部隊亦不好過。因為田野間通道畢直狹窄,僅能容下一輛坦克駛過。所以德軍只要在路口 K 角位,各置一門反坦克砲,守住兩個方向,就可輕易將盟軍領頭坦克撃毀。因前路受阻,隨後而來的就由反坦克兵收拾。不要忘記,還有德國裝甲師。
諾曼第戰役初期,盟軍無論兵員或坦克,均損失慘重。後來工程兵想出妙法,他們拆除架在海灘上,德軍的反坦克金屬障礙。經裁剪後,製成大鐵鏟,將它嵌在 Sherman 坦克車頭成為 ''Rhino tank'',用來剷除田間樹叢。
想不到一款土製 ''Rhino tank'' 能扭轉乾坤,大大減低盟軍傷亡數字,令部隊推進更暢順。
圖左上: 盟軍穿梭於樹叢籬笆,可見凶險。
圖左下: 樹叢籬笆中間大洞,相信由 ''Rhino tank'' 所造成。
圖右: 圖片左下方可見士兵屍體,看頭盔服飾及地上彈藥箱,相信是德軍。他可能在伏撃或撤走時被盟軍撃斃。
Colour by Doug
@colourisinghistory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incolor/
希特拉之瘋狂源於固執,且常在不當時間下不當決定。
至於希特拉最壞決定,莫過於在東戰線創出 ''feste Plätze'' 一詞,即 “strongholds 要塞” 。他指令前線各大小城鎮,都要建立成為堡壘,守軍就算戰死,也不能撤退或投降。
有鑑於東戰線形勢逆轉,德軍在史太林格勒和庫爾斯克相繼失利,希拉特於是祭出 ''feste Plätze'' 以應其事。自1944年初,紅軍以強勢反撲,德軍已乏招架之力。
因為史太林格勒慘敗經驗,令德軍最怕被包圍,然後遭殲滅。就算僥倖不死,也要徒步往西伯利亞,結果一樣。所以國防軍極力抵抗之餘,仍會苦思退路。
但希特拉並不這樣想,他命令東線各城鎮德國守軍,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,但卻不會得到任何支援。元首的理論,是希望各處被包圍部隊,能夠牽制大量敵軍,更可封鎖足夠道路,令紅軍推進受阻。同時因為德軍拼死抵抗,可令紅軍傷亡倍增。
面對這麼瘋狂大膽戰術,各帝國將領當然齊聲反對。他們認為若計劃實行,結果只會令德國軍隊土崩瓦解。可惜希特拉一意孤行,在1944年3月8日發出第11號元首法令 ,指示各前線德佔城鄉村鎮,建設成為 “strongholds 要塞” ,刻意被紅軍包圍,盡力牽制最大數量敵人。
1944年3月9日,紅軍進迫位處烏克蘭西面小鎮 Ternopol ,成為第一個被圍攻德軍 “strongholds 要塞” 。
Ternopol 德國守軍只有6個營共4,600人,他們裝備不足,缺乏重型槍械、大砲及反坦克武器。鎮內沒有飛機跑道,難以補給,同時又無險可守。加上缺水缺糧,敗像已呈。
德守軍指揮官 Hans Schrepffer 將軍見勢不妙,馬上向元首請示。但希特拉見字怒不可遏,隨即撤換指揮官,由 Heinrich Kittel 將軍接任,但 Kittel 意見與 Schrepffer 相同。
Kittel 將軍要求撤退之際,紅軍在3月23日已包圍 Ternopol。Kittel 無奈調動所有兵力防守,希望可及時得援軍解救。
德國軍方曾嘗試以車隊,運載補給支援 Ternopol 守軍,但可惜行動失敗。去到1944年3月25日,一個德國坦克營及兩個步營 向 Ternopol 推進。不過他們不是營救鎮內同袍,只是透過攻撃,造成紅軍額外傷亡,從而減輕守軍壓力。
但德軍進攻卻遇上災難性結果,除了傷亡嚴重,更有一名團長及兩名營長陣亡,損兵折將。於是軍方馬上將行動叫停,而 Ternopol 守軍只能聽天由命。
紅軍連日砲轟,令 Ternopol 成為火地獄,活生生變成血腥屠場。到1944年4月1日,德國守軍傷亡率近5成,同時 Kittel 將軍被免職。新指揮官 Egon von Neindorff 將軍上任後,同樣立刻要求撤退。但希特拉答覆仍然是:「 Ternopol 一定要死守!」。
至此,紅軍轟炸從未停止過,Ternopol 市中心頓成瓦礫,1,500名德軍殘餘部隊,被迫壓在1,000碼長狹縫地帶,任由宰割。
1944年4月12日,德國軍方向 Ternopol 紅軍,發動第二次支援性質攻撃。但途中遇着傾盆大雨,道路頓成一片泥濘。最後支援部隊,只能到達距城鎮數公里處,對城中受難同袍愛莫能助。Ternopol 4,600名德國守軍,只有55人能逃出生天,傷亡率達99%。
Ternopol 一役在東線只屬小型戰鬥,且早已被人遺忘,但卻是二戰後期德國國防軍真實寫照。
圖為俄羅斯研究人員,近期在二戰東線古戰場發現的德軍遺骸。
photo from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2foryou/?tn-str=k*F
美國史上最著名軍犬,是鬥牛梗 Stubby 中士,亦是唯一獲升為中士犬隻。
Stubby 於1917年被人遺棄,流浪至耶魯校園,得好心人收養,後隨新主人James Robert Conroy 下士到法國參予一戰。
Stubby 曾參加17場戰事,4次隨軍向敵陣反攻,更是軍中士氣來源。牠更可憑敏銳感官觸覺,預警毒氣或砲彈來襲。
除了幫助尋找己方傷兵, Stubby 竟可分辦德國人氣味,把奸細從戰壕中揪出,神乎其技。 雖然神勇,但 Stubby 從不見人就咬,並嚴守軍紀。
神犬 Stubby在1926年,於主人懷裡安詳去世。
因為 Stubby 屢立戰功,所以獲獎無數。但因牠天生四腳着地,不像人類以兩腿直立行走。所以主人盡將神犬奬章 及 軍旗徽號等,全部掛在戰衣背部,十分醒目,威風凛凜 (見黑白圖)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美國第101師於1918年成立, 歷史近百年,1921年起成為後備軍。1942年7月30日,美國軍方籌劃反攻歐洲行動,故陸軍下令兩個空降師,重新篇整備戰,包括第101及82師。
其中美國第101空降師,因為一齣電視劇 ''雷霆傘兵 Band Of Brothers'',聞名於世。而第101空降師成立目的非常簡單,就是對付敵軍,協助盟軍解放歐洲,救黎民於水深火熱。
第101師 徽章是 "Screaming Eagles 號叫的老鷹",攻撃敵軍時 ''快準狠'',但不會用來對付平民。
反觀德國納粹也有一支精兵,就是惡名昭彰的 ''納粹黨衛軍 SS''。SS 除了武裝部隊打實戰,還設特別國安部門,即秘密警察 ''蓋世太保 Gestapo '' 對付人民,作惡多端。
而 SS 徽章設計更簡單明快,黑底白字,如閃電般完成任務,刹那間置異己於死地。
所以無論在製服貼上什麼徽號,老鷹也好,閃電也好,其實並不重要。最重要是執行什麼任務,打撃什麼對像和為誰服務?
如果稍為還有良知的話,在老鷹 和 SS 之間二擇其一,相信不會困難。
photo from Wikipedia
1942年7月29日 ''延續戰爭Continuation War'' 期間,芬蘭軍從蘇軍手上,收復 東卡累利阿 East Karelia 之戰。芬蘭士兵在芬蘭 希亞耶爾維 Hiisjärvi,希佐澤湖 Lake Khizhozero 進行演習。
演習其中頂目,是芬蘭士兵要在煙幕掩護下,以浮板盛載身上全部裝備,包括衫褲鞋襪。然後推着浮板,全身赤裸游到對岸,力保裝備滴水不沾。
photo from 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jhlcolorizingFIN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38年9月30日,為避免戰爭爆發,德國、英國 、法國 和 意大利,在蘇聯 及 捷克斯洛伐克(以下簡稱捷克) 缺席情况下,於德國慕尼克簽定協議,讓納粹呑併捷克邊境地區 Sudetenland。
Sudetenland 人口大約三百萬,大部份居民都說德語。當時 Hitler 聲明,這是他最後一次歐洲領土要求。而協議簽訂後,歐洲各國都舒一口氣,認為納粹開戰威脅已解除,和平將至。
不過專政獨裁那會守信用,5個月後 Hitler 違反協議,揮軍佔領整個捷克,令英法嘩然。納粹稱捷克為 ''帝國兵工廠'',因為國內強大工業,成為德國軍火可靠來源達7年之久。
雖然捷克在二戰未受戰火影響,但捷克人民仍活在納粹恐佈統治中。德國派遣 SS 高級軍官 Reinhard Heydrich 管治 布拉格,因為他心狠手辣,大肆拘捕及處決異己,用意打撃任何反抗勢力,故有 ''布拉格屠夫'' 之稱。
Reinhard Heydrich 在1942年被捷克反抗軍暗殺,於是德軍為了報復,包圍位於 布拉格 市郊 Lidice 及 Ležáky 兩村莊,將16歲以上男性全部槍殺,其餘居民送進納粹集中營。事後兩村莊均被焚毀。
1945年5月2日柏林陷落,納粹已進入倒數階段。因為盟軍正向捷克推進,所以捷克反抗軍見機不可失,決定採取行動。
1945年5月5日,''布拉格起義'' 爆發,捷克警察圍攻電台,與駐守大樓 SS 交火。廣播員知道武裝起義開始,馬上透過大氣電波,通知全市居民起來反抗。
於是市民蜂湧上街,到處設立路障。他們還將納粹旗幟換上捷克國旗,以捷克語路標代替德語路牌,公共交通工具司機,更拒絕乘客以帝國馬克付車資。
起義第一天,布拉格義民已佔領市內大部份地方,包括電台大樓、火車站及多條橋樑等。
1945年5月6日,千計市民在一夜之間,於 布拉格 設立超過1,600個路障。與此同時,德軍增援部隊已抵達,跟佔領街道義民展開激戰。不久,德國空軍亦加入戰團,轟炸義民及反抗軍據點路障。
期間一個由蘇俄戰俘所組成德國部隊(ROA)叛變,開入 布拉格 支援義軍,並成功俘獲過千德國士兵。
1945年5月7日,當德國在法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,德軍卻向布拉格義軍展開大規模攻勢。德國裝甲部隊更以市民作人盾,向義軍路障推進。
正當雙方交戰期間,蘇俄解放軍(ROA) 聽到德國已投降消息,竟然離開 布拉格 向美軍投降。裝備不足義軍因而節節敗退,喪失大部份已佔領土。
縱使納粹已在1945年5月7日正式無條件投降,但 布拉格 戰鬥依然持續。1945年5月8日,SS 在空軍支援下,重奪市內大部份據點,並處決50名反抗軍成員。
因為盟軍支援遲遲未到,加上交戰雙方損失不輕,於是義軍及德軍達成協議,宣佈停火。跟據協議,德軍解除武裝後,可從 布拉格南面撤走。
1945年5月9日,德軍離開 布拉格。同日稍後,紅軍以解放者姿態入城,並肅清市內德軍殘餘。布拉格市民隨後湧往街上,熱烈慶祝重獲自由。
可能因為被納粹殘酷統治多年,所以捷克解放後,德裔捷克人及德國戰俘隨即遭受報復,強姦、虐打、屠殺 不斷發生。在整場反德運動中,約有300萬德裔捷克公民被取消國籍和沒收財產,更被強行驅逐出境。
因為巴頓的第3軍沒有支援 ''布拉格起義'',捷克共產黨又把紅軍奉為 ''真正'' 解放者,所以越來越多捷克民眾支持共產主義。加上 ''慕尼克協議'',西方盟國曾出賣捷克,同時蘇聯反對協議,故直接促成捷克成立共產政權。
圖為1945年5月5日,''布拉格起義'' 期間,一名受傷德國軍官倒卧街頭。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2foryou/?tn-str=k%2A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圖為一戰年輕救護兵與他的救護犬 - German Shepherd (德國牧羊犬)。
救護犬必需經過嚴格訓練,能夠在戰地找到傷兵之餘,更可準確向主人指出傷者位置。若有必要,牠會把傷者拖到安全地帶,讓救護兵施救。
救護兵肩上是 Mauser 1871 步槍,乃德軍 1872年 至 1888年 常規裝備,但在一戰時已屬落伍。
1945年4月15日,盟軍解放德國納粹 Bergen-Belsen 集中營。營地曾囚禁超過12 萬人,其中約5萬人死亡。
大屠殺倖存者,94歲 Anita Lasker-Wallfisch ,曾分別被囚禁在 Bergen-Belsen 及 Auschwitz (奥茲威辛) 集中營。她指出兩個都是死亡營,沒有誰比誰好。
兩營不同之處,是 Bergen-Belsen 是實驗營,沒有毒氣室。被囚者和動物一樣,除了強迫勞動,有人還會每天接受人體醫學試驗,生不如死。
圖為 Bergen-Belsen 集中營被解放後,英國廣播公司 BBC 進入營區採訪。盟軍找來前集中營 SS 指揮官 Franz Hoessler,站在一整卡車遇害者屍體前,接受訪問。
因為是拍攝新聞影片,所以 Franz Hoessler 面前放了一個 Mic 咪高風(麥克風),讓他可清楚交代,他與同謀在各集中營所幹好事。
最後 Franz Hoessler 在1945年11月17日被判死刑,並於同年12月13日被絞死。
color by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olorHistorii/?tn-str=k%2A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4年波蘭華沙起義女戰士 ,21歳的 Julita Cyrus Sobolewska 。雖然剛被子彈擦傷眼角,但面對鏡頭時,仍面露笑容,難掩一臉自豪。
對抗納粹殘暴統治,華沙人不分男女老幼,武裝起義。可惜義軍孤立無援,最終敗北,但亦無愧於民族。
Julita 戰後生還,活到1993年。自由女戰士有幸看見蘇聯解體、波共倒台 和 波蘭第一位民選總統誕生,一生何求。
https://www.1944.pl/powst…/julita-cyrus-sobolewska,6698.html
color by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KolorHistorii/?tn-str=k*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1941年9月23日,波蘭第1獨立傘兵旅 於蘇格蘭成軍。部隊由波蘭將軍 Stanislaw Sosabowski 指揮,隷屬盟軍第1空降軍。
波蘭第1獨立傘兵旅 ,成員來自五湖四海,例如 法國、俄國 及 中東。而傘兵部隊成立目的,是空降解放波蘭。但同時也會和其他波蘭部隊到歐洲各地,包括波蘭境內作戰。
當歐洲戰事如火如荼之際,第1獨立傘兵旅 曾被安排執行多項任務,其中包括空降巴黎附近、法國北部 及 比利時。但由於不同原因,所有行動均在最後一刻被取消。
1944年8月,基於政治及補給問題,第1獨立傘兵旅 亦未能獲准支援波蘭 ''華沙起義'' 同胞。
最後去到 1944年9月,部隊終於附屬於英國第1空降師,參予盟軍 ''市場花園行動 Operation Market Garden'' ,支援英國傘兵,奪取荷蘭安肯市 Arnhem 行車大橋,但可惜行動失敗。
1945年,波蘭第1獨立傘兵旅 隷屬波蘭第1裝甲師,在德國北部盟軍佔區執行任預。1947年6月30日任務完成,第1獨立傘兵旅 亦同時解散,大部份波蘭軍人選擇流亡英國。
圖為 波蘭第1獨立傘兵旅 攝於1944年6月15日。
Colour by Mikolaj Kaczmarek
Mikołaj Kaczmarek - Kolor Historii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incolor/?tn-str=k*F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w2samtse/?modal=admin_todo_tour
Dame Vera Lynn ,1917年在倫敦 East Ham 出生。因為天生一副好歌喉,Vera Lynn 於11歳已放棄學業,成為全職藝人。
二戰期間, Vera Lynn 經常不辭勞苦,親自前往海外勞軍,包括印度及埃及等地,為前線士兵獻唱 ''We'll Meet Again'' 等手本名曲,鼓勵士氣。
1939年英國每日快報一次投票中,Vera Lynn 被選為最受軍人歡迎歌星,並獲得 ''部隊甜心'' 美譽。
Vera Lynn 在2020年6月18日與世長辭,享年103歲。
圖為1942年,Vera Lynn 在緬甸勞軍時與英軍合照。
Colour: Royston Leonard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ictures-of-the-world-by-royston-colour-182158581977012/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orldwarincolor/?tn-str=k*F
英國 Rover 車廠為慶祝 邱吉爾 80歲生辰,特意在1954年11月,送了一輛 Land Rover Series l (系列1) 給這位戰時首相。 Land Rover Series l 在1948年投產,而邱翁這份生日禮物,更是車廠為他度 身訂造。除了特闊座椅配合其肥...